蒙特梭利教學
首頁 > 蒙特梭利教學 > 蒙特梭利教育的問與答
蒙特梭利教育的問與答
她是一位義大利籍的醫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義大利國內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女性。在本世紀初期.她透過長期對兒童的觀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僅改變了當時人們對兒童教育的看法與作法,也深深地影響了後代。她將其一生貢獻於兒童教育。當地在1952年辭世時,已備受世界各地的矚日與尊重。
她為何要提出「蒙特梭利教學法」?
蒙特梭利女士經過多年科學化的觀察.她發現傳統學校在下述兩方面犯了嚴重失誤:一是孩子的學習開始得太晚:二是孩子被迫融入以大人尺度為基準的世界。因此,她的教學法特別著重在提早發覺孩子的潛力,以及創造一個完全配合孩子學習需求的環境。
什麼是「蒙特梭利教學法」?
它是一種科學的觀察方法,是以科學的角度去觀察孩子的需求與學習能力。當孩子在0-3歲這段無意識學習狀態時期,完全未受成人影響之前.是他的學習力最完整的時期。因此,當孩子置身在一個透過感官及動作從事學習的預備環境中(教室)時.她的需求、慾望和潛力便自然流露出來了。
「敏感期」是什麼?
蒙特梭利博士觀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齡期間會對某種特定技能表露出強烈的興趣及學習能力。她稱這種現象為「敏感期」。 以語言的敏感期為例,它出現在孩子生命的頭四年,而孩子也是在這段期間學會講話的。在語言敏感期間,孩子為了征服學習語言的棘手問題,其所流露出的堅持、精力及智能令人訝異,但這些狀態將不會在他往後的生命中再次出現。換言之,一個已經經歷過語言敏感期的成人.當他要再學習另一種語言時,絕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間學習母語時那般地容易。 此外,在孩子生命中的頭幾年,他還會對秩序、精確的動作、感官的刺激、和人相處等,顯露出同等強烈的熱愛,蒙特梭利博士稱這些現象為「秩序敏感期」、「動作敏感期」、「感官敏感期」以及「社會性發展敏感期」。 由於孩子的腦部發展是在八歲時完成的,蒙特梭利博士所觀察的敏感期都是在此之前出現。而這些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敏感期,也已被近代有關腦部結構及發展的研究所證實。
蒙特梭利教具背後的教學理念是什麼?
每一種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導向的教具;它們均依循同一個設計原則:帶領孩子不自覺地從簡入繁、從具體到抽象地學習。所有教具的設計還能讓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檢查錯誤;因此,當錯誤產生時,孩子不但可以自行察覺到,還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幫助而改正過來,這種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確保孩子在每一個學習階段的成功。這種「能力產生信心、信心再產生能力」的循環,將會推動孩子不斷的求知慾及工作慾望。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發展其創造力?
蒙特梭利博士深信,孩子的學習必須是建立在對真實事物認知的累積上;而其創造力則是從孩子對周遭真實事物的種種印象中研培養出來的。也就是說,只有在孩子擁有了對其實事實的印象後,才有可能發展出有意義的創造力。
在蒙特梭利教室內,孩子的社會發展是否得到應有的重視?
蒙特梭利博士確信,在孩子尚未具有完整的自找意識之前,人強調其社會性發展是徒勞無功的。因此,蒙特梭利的學習活動會以協助幼兒展露自找及發展潛力為先。只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不同於別人時,他才會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機會。
混齡班的益處有哪些?
在滿足每一位孩子因個別發展而產生的個別需求方面,混齡班的靈敏度比傳統的分齡班要高出很多。同一位孩子.也許某項學習上需要和比他年長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項學習上,則和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較妥當,但是,他還是需要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才符合本身的社會化。也只有在混齡班的架構下,孩子才可能擁有以下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進步、獨立地工作或是尋求同伴的合作。
蒙特梭利教室一班應有幾位學童?
在蒙特梭利教室一班通常可以容納30-35位的幼兒。只要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適當,而孩子們又具有足夠的獨立性,孩子互為彼此的老師將可成真。
老師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所扮演的角色?
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師擔任的角色包括:引導者、觀察者、教室環境的維護者,並且讓孩子透過本身的活動達到自我教育的機會。 老師費心地準備教學環境,加入具有挑戰性、能引發孩子興趣的教材,而刪除對孩子學習形成障礙的成份;她示範教具操作的方法,鼓勵孩子親身去嘗試;時常觀察孩子的工作,協助孩子克服困難,並在需要的時候,重新調整孩子的注意力或興趣點。
什麼是蒙特梭利教育的自由觀?
「自由」是蒙特梭利教學的一個終點目標,而不是一個起始點。一個真正自由的孩子已經能夠慢慢展現潛能,比較喜歡自行思考解決問題.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夠請求協助.並且接受指導。一個不能自律、未經琢磨的孩子並不自由,他不但是隨自己內在慾望所控制的奴隸,而且還會過度地依賴別人。一個真正自由的孩子,長大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一位自由的大人。隨心所欲並不能讓他自由,教導他如何去做正當的事才能讓他明白自由的真諦。
什麼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紀律觀?
蒙特梭利所謂的紀律是一種「內在的自律」法,一這是發自孩子對蒙特梭利工作的興趣而培養出對自找的行為控制。蒙特梭利博士曾說過,很多所謂缺乏自律的孩子。實在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激勵而心生挫折;如果把他們放在她所預備的蒙特梭利環境裡,假以時日,應該會快樂些,也可學會些許的自找控制。
幾歲是孩子恰當的入園年齡?
理想的年齡是三歲。年齡稍長的孩子恐怕已錯過許多寶貴的「敏感期」,而無法受惠於蒙特梭利教育所能給子的最佳訓練。
學齡前的幼稚教育是不是一項好的投資?
現代教育家已經瞭解:不良的學習動機和工作習慣根源於孩子旱期的學習經驗和環境。如果幼童自然流露的學習慾望受到適時的鼓勵與滿足,就能奠定日後威功的基礎。
蒙特梭利師資培訓的內容為何?
蒙特梭利師資訓練中心遍佈世界各地;內容包括理論課程、熟練教具操作、教室觀察,以及實習經驗。部分訓練中心也在假期中開設研習發。
在台灣的蒙特梭利教育推動者,是否熟悉現今幼教界的最新實驗與發現等資訊?
沿襲瑪麗亞﹒蒙特梭利的實用和實驗教學傳統。蒙特梭利教育者應該熟悉並且評估幼教界最新的研究結果。老師應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家互相交換意見。並且更要鼓勵蒙特梭利教師去學習對本身或學校有益的課程。如果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不但能讓孩子受惠,更與蒙特梭利教育精神相契合,老師就應該將它們帶進教室裡。
家長應該如何與蒙特梭利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不應該是學校的延伸。孩子和父母之間互受互重的親情關係就是孩子日後成長最需要的根基。孩子在學校的活動可以用下列的方式加強:允許孩子參與家事勞動,讓孩子更方便自找料理,偶爾放慢並迎合孩子的生活步調,忍受學習過程中研犯的錯誤,以及維持一致的管教方式。蒙特梭利教育的目的和我們哈佛實驗園.探索園的教學宗旨在於;協助孩子發展各方面的潛能、基本常識、思考方式、人格教養,以及培養孩子天生的學習本能。
- 語言教學四大迷思
- 蒙特梭利教育與傳統教學不同
- 蒙特梭利教育的問與答